经典研读

    郑超:2021-6-16《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P729-P819)

    发布日期:2021-06-19 作者:沈怡然    编辑:高国良    审核:    点击:[]

    郑超:2021-6-16《资本论》第一卷导读 (P729-P819

    日期:2021-6-16

    地点:思学楼D507

    时间:19:00-20:30

    领读人:郑超

    撰稿人:沈怡然

    主题:《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第三至第五节

    616日,弘毅沙龙读书会本学期第九次导读由郑超老师领读《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第三至第五节。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分析相对剩余劳动人口为什么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存在条件之一,相对剩余劳动人口的存在形式、形成原因,以及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最后马克思还用丰富的社会实例加以佐证。

    在第三节,马克思指出: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在实际的情形中,可变资本的增减与雇佣工人的增减并不完全一致。可变资本的增加,往往会和工人人口不增加或甚至减少相并行,可变资本不变,所需工人可以减少,可变资本减少,所需工人可以减少得更快。郑超老师指出通过加大工人的劳动强度或延长劳动时间,就可以实现工人人数不变甚至减少与可变资本增加并存。马克思对一些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所提出的资本积累的多少是影响工资的决定因素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提出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减才是工资的决定因素。

    第四节主要阐述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形式。一是流动的形式,这部分人口时而被排斥,时而被吸引;二是潜在的形式,是指农业中的过剩人口,他们只有在流入城市时才明显表现出来;三是停滞的形式,是指那些形式上已就业但职业很不稳定的人口。马克思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即相对过剩人口和产业后备军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产业后备军的数量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而增长,最终产业后备军越多,经常失业的人就越多,他们就越是贫困。其实资本积累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资本的积累,一部分是贫困的积累。

    第五节共分为六个小节,马克思运用大量实际材料作例证,充分证明了其对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认识是完全正确的。

    在导读过程中,老师们就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绝对贫困问题及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进行了热烈讨论。

    参会老师:郑超、高国良、彭雪华、何舒骏

    参会学生:孔令旭、周丽、杨璐、白朝霞、夏昕怡、姚志森、沈怡然


    关闭